
HOTLINE
0898-08980898发布时间:2025-09-09 07:54:43 点击量:
丹麦的历史得追溯到维京时代,那时候的北欧人可不是现在这样平和。维京人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出发,因为本地资源少,气候冷,他们就开始往外闯。
从八世纪到十一世纪,他们的船队到处跑,丹麦、挪威、瑞典这些地方都成了他们的地盘。丹麦的维京人特别能打,很快就成了三国里最强的那个。
挪威人也没闲着,他们往西边扩展,先是拿下法罗群岛,大概在九世纪初,然后十世纪末又到了格陵兰岛。这些岛屿成了挪威的殖民地,虽然人少,但战略位置重要,控制着北大西洋的通道。
后来,十三世纪的时候,汉萨同盟这个德意志的商业组织看不惯丹麦的霸道作风,在1367年到1369年之间发动了进攻,丹麦吃亏不小。丹麦国王一看不行,得拉帮结派,就找挪威和瑞典商量。
1397年,三国成立了卡尔马联盟,一起对付外敌,还真把汉萨同盟打退了。这联盟里,丹麦和挪威关系最好,干脆在1380年就组成了联合王国。
挪威把法罗和格陵兰划给了联合体,这样这些地方就间接归丹麦管了。可联盟内部也不太平,瑞典觉得丹麦太强势,1520年发生了斯德哥尔摩事件,瑞典人被激怒,1523年退出联盟,独立了。
丹麦没停手,转头就把挪威吞了。1536年,丹麦国王直接宣布挪威是它的一个省,法罗和格陵兰自然就成了丹麦的领土。丹麦还想染指瑞典,好几次打仗,但都没成功。
到了十九世纪初,拿破仑战争爆发,丹麦站错队,支持法国,结果1814年基尔条约把挪威给了瑞典,但法罗和格陵兰还是留在了丹麦手里。
挪威1905年从瑞典独立出来后,虽然眼馋这两块地,但实力不够,没法要回去。就这样,丹麦捡了个大便宜,但也埋下了隐患,因为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从挪威那儿抢来的,居民对丹麦没啥好感。
其实丹麦对这些海外领地的管理一直挺粗暴的,早年间就是殖民作风,派人去收税,管事儿,但不给本地人多少权利。格陵兰的因纽特人和法罗的岛民都觉得丹麦是外来者,怨气越来越大。
十九世纪民族主义浪潮起来后,这些地方开始闹自治,丹麦头疼,但又舍不得放手,因为格陵兰那么大,资源潜力不小,法罗的位置也能控制海路。丹麦就这样拖着,表面上主权在手,实际控制力越来越弱。
丹麦不把格陵兰和法罗算进领土面积,主要因为这两地高度自治,丹麦对外说领土的时候,就只提本土那点地方。要是算上,丹麦的面积直接翻好几倍,从小国变大国,但这会暴露它实际管不着的事实。
格陵兰岛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法罗群岛1400平方公里,加起来超过220万平方公里,比丹麦本土大多了。可丹麦在联合国或国际场合公布数据时,总是不包括它们,为什么?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地方的居民不认可丹麦的统治,自治运动从十九世纪末就开始了。
拿格陵兰来说,它本来是挪威的殖民地,丹麦吞并挪威后就接手了。但丹麦的管理方式让本地人不满,早年就是贸易垄断,丹麦公司控制一切,本地因纽特人只能当劳动力,没决策权。
二十世纪初,自治声音越来越大,尤其二战前,居民开始组织起来要求权利。法罗群岛也类似,岛上居民以渔业为主,丹麦派官员去管,但不了解本地情况,税收政策让渔民日子难过。两地都觉得丹麦是殖民者,不是自己人。
二战成了转折点,1940年德国占领丹麦和挪威,丹麦政府自顾不暇。英国先下手占了法罗群岛,防止德国用作基地;美国1941年占了格陵兰,建空军站。战后1945年,这些地方还给了丹麦,但居民尝到自治的甜头,不想再被管得死死的。
法罗1946年搞公投,大多数人支持独立,丹麦赶紧宣布无效,但也知道不能硬来。1948年,丹麦让步,给法罗高度自治权,只管外交和国防,其他事儿岛上自己说了算。从那以后,法罗就像个准独立实体,丹麦在算领土时就不带它了。
格陵兰的路子更曲折一些,1953年丹麦改宪法,把格陵兰从殖民地变成本土一部分,给议会席位,但居民还是不满意,因为实际自治有限。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谈判不断,居民要求更多控制权,尤其是资源开发。
1979年,丹麦终于同意格陵兰自治,成立本地政府,管内政、教育、卫生啥的。2009年又升级,自决权更大,格陵兰能自己管矿产和渔业资源了。丹麦现在只剩名义主权,实际影响力小得多。所以对外公布领土面积时,丹麦就回避这些,免得别人说它徒有其表。
这事儿也反映出丹麦的现实考量,要是承认这些面积,它得承担更多国际义务,比如北极事务,格陵兰靠近北极圈,涉及气候、资源竞争。丹麦小国心态,不想卷太深。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让丹麦保持低调形象,在欧盟里当个中立玩家,不像大国那么张扬。
现在丹麦的领土数据还是只算本土,格陵兰和法罗虽然主权归它,但自治高到几乎独立的地步。这不是丹麦不想承认,而是承认了也没啥实际好处,还可能招来麻烦。
格陵兰那么大块冰地,资源丰富,但开发成本高,丹麦本土人口少,管不过来。法罗也一样,小岛群,经济靠渔业,丹麦给自治后,自己省事多了。
从国际上看,丹麦这么做挺聪明。二战后,殖民主义退潮,很多欧洲国家丢了海外领地,丹麦保留主权但给自治,算是两全其美。
格陵兰现在有自己的议会,首都是努克,本地人当家,丹麦只管国防和外交。法罗也类似,托尔斯港是中心,岛上政府管日常。丹麦在北约里用格陵兰的基地,但不把面积算进去,避免被当成大国看待。
当然,这里面也有历史包袱。挪威到现在还偶尔提两句,说这些地方本来是它的,但国际法上主权在丹麦,挪威也没法抢回去。丹麦知道这事儿敏感,所以低调处理。欧盟统计时,丹麦领土数据不包括这些,免得内部成员国说三道四。
长远看,这种模式对丹麦有利。气候变化让北极冰融化,格陵兰资源价值上升,丹麦名义上还能分杯羹,但实际开发让本地人主导,避免冲突。
法罗在北大西洋,渔业权也重要,丹麦不插手太多,关系稳。总的来说,丹麦伪装成小国,其实是大国心态,低调中求实惠。这在当今世界挺常见的,国家间关系复杂,得权衡利弊。
说到底,丹麦不承认这些面积,是因为历史形成的自治格局,让它没法全盘掌控。承认了,就得面对更多责任,不承认,反而轻松。这样的选择,接地气得很,哪个国家不想多占便宜少担事儿呢?但这也提醒我们,主权和实际控制有时不是一回事,得看具体情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东莞一女子点绿茶餐厅外卖,被贴字条骂“装货”,最新回应:已道歉并与消费者达成谅解,涉事员工已被开除,后续会加强员工培训
明年起韩国将实行“小学生家长10点上班制” 不减薪 每天减少一小时工作时间照顾子女
特朗普授权开火!10架F-35A随时开打!委内瑞拉20架歼10C来不及了
王腾因泄密被小米辞退,入职小米9年,曾被网友称为“爆料大王”,最新回应:接受该有的代价
vivo X300 Pro对比iPhone 16 Pro Max,大直屏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