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TLINE
0898-08980898发布时间:2025-09-09 07:52:22 点击量:
阅兵式还在新闻热榜上挂着,镜头里的导弹阵列、空中梯队让不少人至今记忆犹新。
可还没等这股热乎劲过去,地中海那头就传来另一场“大场面”的消息:意大利要在自家军港上演一次不输气势的军力展示。
军舰停满码头、各国将领云集,甚至连日本、菲律宾这些亚太熟面孔也赫然在列。
很多人都觉得,军力展示无非就是给自己国家壮行声,但在国际政治的角度,这更像是一种火力充沛的外交手段。
阅兵式落幕,西方也不甘心在舆论场上静悄悄,毕竟谁都想在全球的镜头面前证明“我也有牌面”。
于是,意大利站了出来,把这个舞台搬到了地中海的一个重要军港,拉斯佩齐亚。
如今,这片海军重地不仅敞开大门,还直接用作展览会场,象征意味已经明显到不能再明显:这不是单纯摆摊卖船,而是一场高调的海上秀肌肉。
这场名为“海洋未来 2025”的盛会,将在9月底开幕,一直持续到10月初。
官方已经公布的阵容不虚:全球60个国家的代表团、350家涉足造船与海洋技术的企业悉数到场,有20多个国家预计会直接派出海军司令坐镇会场。
本届展会的明星“的里雅斯特号”两栖突击舰,是意大利造舰业的当家花旦,兼顾了作战和运载功能,能够携带F-35B战斗机起降,也能直接运送海军陆战队切入战场。
对于一个以地中海为主场的国家来说,这样的舰船意味着它有跨出本土、向远海伸手的底气。
同场亮相的还有意大利新一代多用途巡防舰,它有点像海上的瑞士军刀,兼顾防空、反潜、护航,任务切换相当灵活。
这类舰艇是近几年造舰设计的趋势之一,因其在成本和多用性之间取得了不错的平衡,受到很多中等规模海军的青睐。
还有那些带有象征意义的训练舰:“帕利努罗号”风帆船和“韦斯普奇号”帆船。
这些船就像海军的“文化名片”,不直接杀敌,却能展示悠久的海洋传统和工艺美学,能让来访的外宾在漫长的舷梯上抬头多看几眼。
也许有人会好奇:展览这种事,美国整天有航空母舰满世界秀存在感,英国也有造舰传统,为什么偏偏是意大利在这个节点上抛头露面?
第二,它的造舰业在欧洲地位很高,比如芬坎蒂尼船厂就是世界知名的大型造船企业,不仅为本国海军造船,还接外单。
第三,也是最现实的,因为美国、英国的军舰过于高冷昂贵,而意大利的军舰定位在“中高端市场”,恰好能吸引亚太、中东、非洲等寻求升级军力的国家,这场展会不只是外交舞台,更是军贸洽谈会。
拉斯佩齐亚的展会名单特别有意思,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亚太国家纷纷现身。
日本近年来不断推动“自由开放的印太”,和美国配合密切,此类多国海军活动是它累积存在感的机会。
菲律宾近几年在南海争议问题上动作频频,这次来意大利军港,显然也是在拓展防务朋友圈。
新加坡一向是海上交通节点,把脚伸进地中海的水里,有助于扩展它的战略触角。
至于印度,它早就公开要打造蓝水海军能力,这类活动正好是学习、采购和结盟三合一。
细细对比,这些国家在中国“9·3”阅兵上并未现身,如今却集体现身意大利舞台,其选择背后的战略姿态可谓明牌。
谁的军舰停得最近、谁的司令私下聊得最多,这些都能成为外交观察家的“热词记录”。
在这种场合亮相,不仅能看别人的家底,还能用自己的新装备吸引注意力,私下签个采购意向、约个后续演训,都是家常便饭。
意大利这样的中等海军大国,通过海军展把地中海塑造成一个海上社交场,既巩固和北约、欧盟的关系,又顺势把触角伸向亚太和中东。
如果把今年的中国阅兵和意大利海军展放在同一张时间轴上,就会发现一种微妙的“回声感”。
北京展现的是体系化的陆海空力量组合,信息化、规模化特征明显,而拉斯佩齐亚则是面向多国的海上远程投送能力展示,更强调合作与多用途。
中国的阅兵突出的是自主防卫与区域威慑,西方的海军展则是在强化跨国联合、共同介入的能力。
从罗马帝国的舰队到冷战时期的第六舰队,这片海域见证了无数舰炮与波涛的交织。
意大利选择在这里集中展示现代化舰队,不仅是一种当代秀肌肉的方式,也是在重塑自己在地中海乃至全球海洋秩序中的话语权。
对于亚太国家来说,跨越半个地球到地中海,不仅是参观学习,更多是表态自己愿意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参与到某种阵营之中。
中等规模的舰艇采购,不会像航母那样昂贵到让多数国家望而却步,又能显著提升国防能力。
这正是意大利的优势所在:它能提供高品质、相对经济的选项,而且还能搭配培训、维护和未来升级服务。
从目前曝光的信息看,意大利希望通过“海洋未来 2025”,巩固自己在军贸和海洋事务中的多重角色。
如果多国在展会期间敲定演习合作、技术转让协议,接下来在印度洋、南海、地中海同时出现相同型号舰艇的场景,就并不奇怪。
更有可能的是,意大利及其北约伙伴会利用这个平台,为后续的跨区域海军演训打前站。
两场活动之间隔着几千公里,但背后的逻辑是相通的,因为都是围绕“展示实力”和“塑造影响”这两个关键词展开。
中国用整齐划一的方阵和新式武器,传递的是体系自信,意大利用开放的军港和伙伴云集的舰队,传递的是国际化的协作姿态。
在信息瞬息流动的今天,这类军事“对答”不需要火药味就能搅动舆论和战略的波澜。
对普通人来说,或许只觉热闹、壮观,但对当事国而言,这是一种默契又无形的博弈。
未来,当不同阵营通过各自擅长的方式持续沟通力量感时,地缘政治的棋盘可能会越来越复杂,连结点也不再受限于区域本身。
阅兵和海军展,很可能只是这一轮新玩法的开场曲,后面的合奏会更加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