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TLINE
0898-08980898发布时间:2025-09-09 07:54:02 点击量:
纪录片评论|郑晓微:《克拉克森的农场》:“英国李子柒”的另类“田园童线
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主要讲述的是被中国网友称为“英国李子柒”的著名车评主持人杰瑞米·克拉克森退休后独自管理6000亩农场的种田生活,但相较于李子柒视频里美好雅致的田园童话,《克拉克森的农场》中则充满着各种挑战和笑料,向大众展示着田园生活辛苦波折的另一面。本文即以此入手,对本片中呈现出来的农业活动另一面进行解读,并借本片分析时下纪录片与真人秀交错融合的特殊现象,以此来让大众透过本片欢乐的表象感悟真实的农耕生活,看到“田园童话”背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本片的主人公“克拉克森”,全名为“杰瑞米·克拉克森”(Jeremy Clarkson),即农场的主人,也是一名超级富翁,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赛车节目主持人,其主持的Top Gear车评节目连续20多季豆瓣评分超9.5分。2008年克拉克森购买了超6000亩的农场交由农民打理,农民退休后,他突发奇想要自己经营,便联合亚马逊一同拍摄了《克拉克森的农场》(Clarksons Farm)这一纪录片(以下简称为《农场》),因为《农场》的主题聚焦于农业、乡村、田园生活,与国内李子柒的视频创作方向类似,克拉克森也被中国网友称为“英国李子柒”。
《农场》与传统农业类纪录片不同,克拉克森挫折不断但又欢乐爆笑的耕地日常是本片最主要的叙述对象。在本片中,农耕活动的趣味性是一方面,主人公克拉克森也是“笑料”的重要来源,作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对控场和“玩梗”都驾轻就熟,纪录片中不时出现一些“英国人的冷笑话”,让观众捧腹大笑,此外,作为一名超级富翁和赛车主持人,克拉克森的本职工作与农场毫不相关,也因此,他在打理农场的过程中也是创造了无数欢乐情节。
除了主人公克拉克森是公众人物之外,其他参与纪录片录制的全部都是个性各异的素人,包括在后期农场商店的经营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丽莎(克拉克森的女友);农场请来的工人卡勒布,卡勒布不爱出门,觉得到相邻的郡就算是一次“远行”,从小到大只因为游学去过一次伦敦而且还因为害怕只敢呆在学校的校车上,但他却精通农业生产活动,开拖拉机、种植和畜牧等农业活动他都不在话下,作为熟练工人的卡勒布也是农场生产活动的主心骨,在后期他的地位逐渐上升,批评起老板克拉克森的奇葩行为来得心应手;此外还有农场的顾问经理查理,外号“Cheerful Charlie”,正是因为查理总是笑眯眯地给克拉克森带来各种“好消息”,诸如告诉他农场售卖的矿泉水水质不达标、哪些行为违反了政策法规等等,但查理作为专业农场经理人,为克拉克森的农场出谋划策保驾护航。这些素人成为《农场》里不可缺少的色彩,也为农场生活增添了不少欢乐。
本片标题虽为《克拉克森的农场》,但并不像常规农业、田园生活类题材的纪录片偏向正式、专业、安静等风格,《农场》更具娱乐性和戏剧性,画风也偏向爆笑与治愈相结合的风格。而与克拉克森一样聚焦“农家乐”生活的,还有国内的李子柒,李子柒的视频以清新淡雅的风格、中式美学的意蕴、田家小院的闲适和农耕活动的趣味在中国乃至国外地区都俘获了一众粉丝,塑造了一个“田园童线),让观众对“回乡种地”和“田园生活”产生了美好向往。
但《克拉克森的农场》则与李子柒展示出的“田园童话”截然不同,在这部纪录片中,克拉克森从著名主持人转变为一个普通的乡下农民,真正体验播种、收获各种农耕活动,在管理农场的过程中,克拉克森面临着来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重重考验,他坦言自己最开始认为农业生产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地运转下去(Tasker, 2021),但事实上,一年的辛苦耕种却只赚了144英镑,务农其实没有他想得那么简单。相较于李子柒视频里呈现出的恬静舒适的乡村生活的美好一面,《农场》则充满着戏剧化、困难、窘迫等等情节,打破了群众心中对于田园生活的童话想象,以一种真实化、喜剧化的手法呈现出了乡村生活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也让观众对农业生产和田园生活都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知。
在纪录片中,克拉克森贡献了无数笑料,“车评名嘴”的他在购买农业拖拉机时,选择了一辆兰博基尼R8款拖拉机,为的就是大马力,但事实上,虽然这台兰博基尼足够酷炫,但对于农村小路和农业用地来说,有些过于大了,为此,克拉克森不得不扩宽谷仓,引发一连串后续事件,艰难的开局已经在冥冥之中暗示了克拉克森务农生活的曲折好笑。另外,多变的自然天气也给克拉克森的农耕生活带来了挑战,在秋天播种粮食的时候,瓢泼大雨连续下了八周,在播种阶段很多种子已被泡烂;在5月作物生长季节时,却滴雨未下碰上了自1976年以来英国最干旱的春季,可想而知,克拉克森这一年的耕种收入有多惨淡。除了小麦,他也种植了油菜、秋葵等各种农作物,同样的也收入不佳。为了增加收入来源,克拉克森选择建造一所农场商店,费尽心思建好,结果商店开业第二天就因为屋顶建造不合格被关停,不得已又重新返工,在经营农场的第二年又碰上新冠疫情,商店经营更是雪上加霜,此外,克拉克森还因为建造商店和停车场被政府多次发函要求返还农业用地否则就永久禁止任何非农业生产活动。
这些都是克拉克森在农场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笑料,这些戏剧情节也让一部原本可以走治愈系的农业类、田园类纪录片变为一部搞笑类喜剧片,而被观众称为“英国李子柒”的克拉克森也将田园生活的另一面展现给观众,但不得不承认,《农场》以其独特的风格成功在农业类纪录片中开辟了一条新赛道,让观众摆脱了审美疲劳,看到农业生产的另一面。
随着真人秀节目的更迭演进,越来越多真人秀降低了娱乐性,逐渐追求真实感和生活感,一些慢综艺和挖掘现实生活类的真人秀节目也逐渐涌现,“秀”的成分降低,“真”的特点则越来越突出,目前真人秀行业也逐渐采用纪录片的模式拍摄节目,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霜绛,2021)。国内和《农场》一样侧重于生活记录的节目就有《向往的生活》和《恰好是少年》,这两个节目都是慢综艺,邀请了很多国内知名艺人,摒弃了以往真人秀节目设置各种娱乐或闯关类环节的流程设置,将节目全权交予嘉宾手中,只确定一个拍摄主题,让嘉宾自己商定节目流程,节目组只担任拍摄记录的角色,不干涉艺人们的活动安排。
而同样讲述农业生产的真人秀节目也有《种地吧!少年》,完全真实的农耕生活让这部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十个少年组成“十个勤天”团队,将农业生产的真实一面展现给观众,节目采取“拉长线纯录制”的方式,对嘉宾的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节目正片与融媒体矩阵(如官方直播和嘉宾个人VLOG)相结合的策略客观记录嘉宾们的农业劳作,而且节目的录制时间长达192天,即为小麦生长成熟的一个周期(石永芳,2024),这种长期的录制时间和客观的拍摄手法,全方位地记录了少年们在田间地头辛勤耕作的场景,让这部真人秀节目也带有了纪录片的色彩。
同为农业纪实主题,《农场》也被叫做《种地吧!大猩猩》(主人公克拉克森因Top Gear而获得“大猩猩”的外号),《农场》虽然是关于农业的纪录片,但克拉克森的明星主持人身份和与和综艺节目类似的娱乐化戏剧化故事情节,也让这部纪录片带有了“真人秀”的色彩。但相较于综艺节目中一个又一个游戏环节的推动,《农场》的故事进度都是由克拉克森本人妙趣横生的“创意点子”推进的,他的“a genius business plan”也是片中最常出现的话。在本片中,克拉克森被网友戏称为“大英点子王”,他总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时不时冒出一些自认为精妙绝伦的“商业点子”,即使这些“点子”大多数被证明是失败且不靠谱的,但也正是这些“点子”让这部纪录片妙趣横生,推动了故事的进展,让网友见识到农业生活复杂的一面。
《农场》作为一个农业类纪录片,且出品单位即为擅拍风景的亚马逊,片中自然也少不了经典的 “长镜头”“大全景”和“空镜头”。长镜头因其具备很强的纪实性,能忠实地描述生活的原貌的特点而为大多纪录片导演所推崇(严富昌,2023),长镜头与大全景的结合,将农场的全貌展现给观众,让观众对克拉克森6000亩的大农场有了直观的感受;而片中大量的“空镜头”则将农场周围的自然美景完整地呈现出来,将观众带离繁忙的农作活动中,缓和了纪录片的节奏,提升了观感。此外,片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延时镜头,将农场的景物变化浓缩于一小段时间之中,加快了叙事节奏,让观众感悟到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欣赏到农场的时令变化之美。
在声音效果上,与常规纪录片使用大量旁白不同,本片以人声对白为主,且几乎没有旁白,这种大量的人物对白增添了真实性,让观众更沉浸式地体验人物活动。而《农场》的配乐也多元多样,在劳作时音乐是充满节奏感的,但画面转到一些空镜头时则是舒缓宽阔的配乐,音乐与画面配合默契相辅相成,提升了视听观感。而在音响上,本片以自然音响为主,农场里的鸟鸣声、牧羊犬的吠叫声和汽车呼啸而过的引擎声和喇叭声等等都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悟农场周围的环境。
《农场》的每一集开头都采用了动画卡通风格,清新可爱的风格在一众严肃的纪录片中走出了一条新颖的路子,而本片的标题也多次使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比如在第二季克拉克森开启了养牛的营生,但牛群的难以管理也让克拉克森产生了后悔的想法,而他本身也对牛这种生物有着恐惧心理,于是本片的这一集标题即为“COWERING(畏惧)”,巧妙将牛“COW”这一元素和克拉克森对牛群的畏惧心理结合在一起,增加了趣味性。
常规的纪录片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多是“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相结合的方式,全知视角也即大众所熟知的“上帝视角”,从旁观者的角度叙事,使观众对整个故事的发生过程纵览无遗,而有限视角则是从人物的角度出发叙事,人物所见即观众所得。“全知+限知”的组合方式以叙事灵活全面的优点而为纪录片创作所广泛采用。但本片《农场》则剑走偏锋,全部采用第一人称“限知”视角进行叙述,让观众跟随主人公克拉克森的视角参与农场的农耕活动,共同实践创新点子和克服各种困难。这种限知视角的使用让观众的带入性更高,一个又一个悬念的设置,让观众难以预料接下来的故事发展,能够真正参与到农场生产活动中,与主人公同频共振。
本片作为一部农业类纪录片,大量篇幅都是对克拉克森农耕活动的记录,对普通观众来说,可以借助本片更为清晰地理解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果。在纪录片中出现了各类新型农耕机器,如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等,这些农耕机器被精细分类、各司其职,譬如克拉克森购买的兰博基尼R8款拖拉机,打破了很多人对农耕机器的想象,在大众印象里拖拉机都是专业生产农耕机器的厂商制造的,但在这部片子里,像兰博基尼这样的跑车品牌也会生产拖拉机。此外这部纪录片也展示了各种农业生产活动,如选种、播种、收获乃至销售过程中的务农知识,将一个完整真实的农业生产活动呈现给大众。
但不可否认的是,农业生产既获益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成果,又同时受制于现代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在片中,克拉克森的农场时刻处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农场餐厅的建造也多次被政府驳回,最终也是钻了政策的空子才得以盖起来,然而餐厅斥巨资盖起来后没多久又被政府勒令停办,可谓空亏一溃;农场商店也因保护当地农产品的政策而被政府要求商店售卖的产品只能是来源于附近地区的农作物,并且还要时不时填写各种复杂冗长的表格来应对政府的抽检调查。
事实上,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即使有了大工业机器的帮助,农业的发展仍旧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弊端,自然的变化始终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在第一季中,作为大富豪的克拉克森耕种6000亩地,即使有强大的“钞能力”和国家的补贴金兜底,但最终却因为当年多变不顺的天气而收获不佳,辛苦劳作一年,仅盈利了144英镑,这其实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仍旧没有摆脱自然对农业的强烈影响。牲畜中突然爆发的疫病、播种时节突如其来的干旱天气亦或是收获时节一场意外的暴雨,都会让农业生产遭到重创,而对于那些普通农民来说,他们没有克拉克森这样厚实的经济基础投入到这一风险很大的经营活动中,在自然天气不配合的情况下,一旦政府砍掉或者降低了农业补贴之后,他们又该如何,这也是纪录片在第一季结尾时提出的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自1973年加入欧盟,英国的农业从农作物的品种、产量、销售的价格再到农业补贴都由欧共体宏观调控,而农业补贴也一直是英国入欧以来实施的最重要的农业政策(柏晶坤,2022)。但在脱欧后,英国废除了这一政策,这一举措让很多农民的收益骤降。在脱欧前,政府的农业补贴在农民的年收入中占比排第三,英国脱欧后农业补贴也随之从财政支出中被砍掉,而近两年除了英国之外,像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农业补贴都降低了份额,许多农民的生活都遭受了重创,农民的也经常出现在新闻之上。第一季的结尾时克拉克森还在担心万一农民失去政府补贴该怎么办,但世界瞬息万变,第二季录制时英国就已经脱离了欧盟,农业补贴被政府砍掉,最坏的情况也出现了。
《农场》用一种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对克拉克森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客观呈现,展现了时代巨变对英国整个农业生产体系的冲击,可谓是“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句话的形象写照,渺小的个体在时代的巨轮面前仿若蚍蜉撼大树。而本片开播后迅速引发英国国内对农业生产的强烈关注与讨论,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发表自己对政府政策的看法和意见,农场的工人卡勒布也被当时的首相苏纳克邀请去唐宁街汇报农民生活的困难之处并发表自己对农业政策的改进意见,从此种意义上看,纪录片的播出也在推动着社会的改变。
无论国别与风格,“人与自然”始终是农业类纪录片所探讨的主题。在纪录片中不时出现有关维护自然环境的情节,主人公克拉克森为了维护农场周围的生态环境专门开辟了一块地用来营造湿地,并挖掘出一个生态湖,尽管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波折,但湿地的成效依旧是显著的,有很多动物选择落脚于此,湖边也长出了新的植物,鸟语花香始终萦绕在农场周围。
农场的工人卡勒布也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观点的重要支持者。作为没出过几次远门的农民,卡勒布并不在意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快节奏生活,而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田园乡村,热爱自然田野里的每一块土地、每一种生物,对他来说,认识一个名牌远不如认识一个农作物厉害,优渥的城市生活远比不上自由快乐的乡村生活。
近年来,人们对工业化和城市化逐渐展开反思,尤其像英国这样的老牌发达国家,早已迈入了“逆城市化”的进程,大多数人选择搬到乡下小镇居住,自己种田养花享受生活,而《农场》也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在第一季中,由于疫情政府严禁人们外出,这种情况下农场枯燥劳累的生活想必会让克拉克森这样习惯了城市快节奏和优渥生活的人感到乏味,但他却出人意料地表示自己爱上了这样的生活,他和亲朋好友在农场上玩乐嬉闹,感受着自然的生命与活力,仿佛这一年的辛苦在这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面前都不算什么,在这一程度上,《农场》也在告诉观众要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热爱生活。
所谓“民以食为天”,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农业始终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当前农业的发展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远离农耕活动的大众业对农业生产存在着大量的误解,而许多自媒体博主镜头下的“田园童话”只是冰山一角,多变的自然天气、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耕作的辛劳艰难才是农业生产大多数情况的真实写照,而对于中国而言,农业自古以来就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农场》中展示出的英国农业发展状况也给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借鉴与启示。